欢迎访问安平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网站!今天是
教改科研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改科研

安平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来源: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23-06-28 |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实施意见》,根据县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相关文件要求,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真正达成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破解教学难点问题,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信息技术服务新课程改革,服务国家文件的落实,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提升工程2.0文件》,大力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探索信息时代的学生学习规律,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融合,与落实国家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相结合、与现代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信息化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修目标

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信息化校本研修工作,聚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树立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切实解决因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学校形成一支适合于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具体目标如下:

◆提高教师家校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理解家校交流的意义。
(2)掌握家校交流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展示和交流能力
(1)形成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教学设计的意识。
(2)掌握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教学设计的方法。

◆提高教师应用技术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
(1)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工具;
(2)掌握相关的操作策略。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能力
(1)帮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的意义;
(2)帮助教师掌握利用虚拟实验环境、仿真环境、语音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进行技能方法指导。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
(1)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的意识;
(2)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掌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
(1)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2)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
(1)提高课堂导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
(2)提高课堂导入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1)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2)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

三、研修重点

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我校确定的研修环境为《混合学习环境》,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在已经研修的基础上,每名教师需要研修三个能力点。本年度重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点如下: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5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四、信息化教学探索

本年度将围绕“跨学科学习”等关键词来开展各项教学和研修活动,重点探索信息技术在各研修关键词落实中的应用。具体探索内容如下:

"跨学科学习"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教学取向。产生跨学科理解、运用学科思维、实现学科整合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特点和判断标准。

◇探索开展技术支持的探究式教学。重点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要营建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合作探究,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要注重课后创新作业设计,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开展技术支持的启发式教学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要注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研修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根据提升工程2.0文件要求,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做好提升统筹2.0培训工作。
  (1)校长是提升工程2.0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安排、布署全校校本研修工作。
  (2)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督查校本研修工作。
  (3)教导处具体组织落实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工作。

(二)加强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学习

信息时代,国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学年重点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和领会信息化教学理论以及有关文件,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主要工作任务

1.通过修改备课、上课以及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

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规定每周五下午为信息化教学理论学习、案例、小课题研讨时间,学校将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学习提供相应的书目供教师选择阅读。确定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的学习原则,信息技术应用研修采取专业人员引领学、集中辅导学、专家指导学,定期召开学习研修汇报课、交流会,促进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化。

拟通过制度建设,督促教师学习的能力点为: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展示和交流能力
  
  (1)修改并完善备课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回答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展示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如何设计兼具真实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搭建学习活动“脚手架”并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如何引导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并促进学生对他人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等问题。
  (2)修改完善上课制度。鼓励教师运用学科软件授课,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利用无线同屏技术,实时镜像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收集课堂交流与反馈信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活动,实施建模、合作学习等创新活动,并通过在线讨论功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软件创作作品,并将作品上传至在线社区,实现与学习伙伴的实时分享与协同创造。

◆提高教师应用技术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
  (1)学校营建适合于学生混合学习的环境(小组内提供相应的终端设备),为教师开展混合学习提供支持;
  (2)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强化教师问题设计能力,使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3)修改和完善上课制度,鼓励教师尝试开展学生基于终端和问题解决的学习与讨论;教师提供的资源可以是码书,、互联网地址、关键词等等;
  (4)修改和完善备课制度,鼓励教师转变角色,将学生视作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主体,支持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参与环境建构、提供资源支持以及方法指导。教师应将技术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如帮助学习者表征观点和理解)、技术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如帮助学习者对比观点)、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如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和情境)、技术作为社会中介支撑在对话中学习(如支持小组合作与共同体知识建构)、技术作为智能伙伴支撑在反思中学习(如条理地反思他们学会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学会的)等等。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能力
  (1)修改和完善备课制度,教师应在备课中回答如何构建真实的探究情境?如何解决学生探究自主性不足的问题?如何发挥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如何在技能训练中更凸显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探究?等问题。
  (2)修改和完善上课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探究教学,通过创设数字化情境,支持学生不断尝试、丰富体验,帮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发现学科规律、生成解释,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开展实验、收集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
  (1)修改和细化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回答并解决如下问题:如何有效测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和内化情况?如何有效解决反馈延时性的问题?如何定位教学重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可视化及结构化手段增进总结提升效果?
  (2)修改和完善上课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总结提升环节;提升复习巩固的效率,对知识进行可视化、结构化分析,深化知识的应用。侧重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使学生感受对知识的多元理解视角,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
  (1)修改和完善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回答和体现不同教学内容与不同课型是否需要不一样的技术支持手段?如何评价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与教学内容的匹配程度?是否发挥了技术作为“学习支架”的支持功能?教与学的效益是否得到改善?
  (2)修改和细化上课制度,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学会主动建构知识,学会自我导向的学习;通过简明直观的生动演示,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基于网络的脚手架式科学探究环境,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的课程材料,创造出探究教学新形式等。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
  (1)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通过修改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引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回答如何保证导入内容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促进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如何通过导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导入能否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习迁移?如何把握好导入环节的度,不喧宾夺主?等问题,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
  (2)引导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设计导入环节。从信息的呈现方式、情境性、趣味性、直观性等加以引导。

◆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演示文稿制作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学校可以在备课制度中增加关于课件制作与应用的相关要求;学校可以开展课件制作的相关比赛,提高教师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
  (1)要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要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要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
   (2)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外,演示文稿制作应关注内容设计,不要过于关注技术的应用。

通过制度修改,建设与信息时代相匹配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发展。

2.扎实开展提升工程2.0网络研修活动,做到边学边用

充分利用培训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平台,做好教师选课、课程学习以及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阅读交流活动,学校为教师提供中国知网、超星图书馆帐号,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学习;组织教师基于网络研修平台围绕典型课例开展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围绕技术应用提出主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学校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学校还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不同风格与特色的技术应用训练方式方法。

重视信息技术学习计划的制定,业务学习以“技术创新课堂”为主题,推动提升工程2.0培训,确保教研组学习有方案,教师学习有清单。每次集中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要做到:
(1)自学信息技术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2)信息技术学习与教研组交流心得相结合;
(3)课堂实践与线上课程学习相结合。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通过开展线上学习,线下应用,形成边学边用、学为所用的研修氛围,做到真学习、真应用,落实年度研修关键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完成上级工程办关于提升工程2.0的研修要求

认真参加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集中研修活动。
例如,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水平测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专题讲座、报告;校长学习培训等。

4.围绕提升工程2.0,做好科研课题研究

课题引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校本专题研究,以教科研促发展。坚持“基于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跨学科学习、深度学习、项目学习等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要瞄准每一主题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充分挖掘提炼。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课题组成员的带头作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跃学校的信息化教研气氛与提高学校教研水平,为校本研修增添新的活力。

组建信息技术融合校内课题研究团队,拟开展的课题研究能力点为:

◆提高教师家校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学校制定与家长在线交流的机制,明确相应的流程与规范;
  (2)鼓励教师利用在线技术了解学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3)通过微课、在线讲座直播等方式,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校级信息技术融合专家,不断探索信息时代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常抓不懈。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品质。

对骨干教师提要求,压担子,同时又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才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带动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教师中开展“技术创新课堂”大赛。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其“基于课堂实录的课例分析结果”为突破口,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把关。

我校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 上一篇 [ 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制度(试行) ]
↓ 下一篇 [ 没有了! ]